黄河文化论坛观察|致广大而尽精微,黄河文化需要“大合唱” 热点

2023-04-17 15:23:00  来源:齐鲁晚报网


【资料图】

记者 李康宁

“黄河落天走东海,万里写入胸怀间”。诗仙李白,用浪漫的笔墨如此描摹黄河的盛唐气象。诚然,黄河流经万里而不回、穿越万古亦长青的宏大生命力,让大河之畔的子孙们,由衷地为之击节赞叹。

万里流域和万古历史,带来的势必是“万种风情”。在不同的地区,黄河给人的印象是有区别的。黄河上游地形落差大,河水湍流奔泻出于峡谷之间,景色往往瑰奇壮丽。人们在这里,感受到的往往是黄河与自然共生又卓然独立,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气势。恰如散文家梁衡对黄河的评价:“黄河博大宽厚,柔中有刚;挟而不服,压而不弯;不平则呼,遇强则抗;死地必生,勇往直前。正像一个人,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;黄河被两岸的山、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、忽左忽右时,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。”

而在很多流势平缓的地区,黄河水又会成为天造地设的自然资源,以温柔平和的姿态参与人们的生活生产。她可以在宁夏的沙地里,开垦出“塞上江南”;也可以在洛阳的田野里,造就一片片“鱼米之乡”。曾经流行于黄河下游的硪号和包楞调,就跟上游的艺术有所区别,更具有建设和收获的欢乐味道。长篇报告文学《黄河传》作者张中海曾用二十年时间酝酿,五上五下走遍黄河,他的感受是,黄河本身就是一首巨大的史诗,她的每一节点,都是一个隐喻,一个富有意味的象征。

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指引之下,关于黄河的各种要素正在被全面调动。生态保护让我们看得见持久的希望,从三江源的碧绿芳草,到黄河口的火红柽柳,都涌动着蓬勃生机。而高质量发展,让我们憧憬美好的未来,无论是武威的防沙造林,还是小浪底的调水调沙,都充满了长情远见。“宜水则水、宜山则山,宜粮则粮、宜农则农,宜工则工、宜商则商,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”,这是对黄河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,也是对两岸人民幸福的承诺。

显然,我们会由此加深对黄河的全方位认知。可以从黄河文化中,看见地理,生态,经济,民生等各个层面的多样性。我们明白,传奇亦连接当下,在吟罢关于黄河的诗词之后,也可以选择到“黄河大集”上走一走,看看沿黄手造和物产。如果有时间,尽量去观赏一下现在的黄河,在同一时空里,感受与黄河奔走的岁月。

从这个角度出发,4月18日至19日在东营主办的黄河文化论坛,更像是一出关于黄河文化的“大合唱”。其中既有高屋建瓴的专家意见,也有接地气的民间声音;既有展现黄河风采的文艺展演,也听得见黄河特产的叫卖声。论坛从地理上跨越了沿黄各省市,从业态上也照顾到文旅商的各个层面,关乎发展全局,也不忘民众视角。用一句古语来说,便是“致广大而尽精微”。

黄河入海之处,也应是黄河文化共识凝聚之处。期待这场即将开始的大合唱,唱出精彩的和声。
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